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学院与广西大学联合共建,2011年3月获得科技部批准立项,实现了广东省属高校中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2014年3月顺利通过科技部建设验收,2017年4月在首次全国评估中获得良好。学院分室以农林资源保护与利用、作物育性发育与遗传改良、作物抗逆与养分高效利用为主要研究内容,具有鲜明的学科优势、区域优势和研究特色,建设好该实验室对提升我省和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学院分室依托作物遗传育种学、果树学和农业昆虫与有害生物防治3个国家重点学科,在作物新种质创建,野生稻、亚热带果树、林木和药用植物等资源收集与保育,杂交水稻的育性控制相关基因克隆与分子机理,根系养分高效吸收的机制及其遗传改良等方面,保持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稻瘟病模式病害系统的遗传学研究、杀虫植物资源研究及功能成分利用等研究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学院分室现有固定人员49名,其中正高职称31人;人才队伍中有中科院院士2人,青年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珠江学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实验室建有核心公共实验平台2500 m2,规划总面积16000 m2,形成了以科技大楼为核心,以生命科学学院、农学院、园艺学院、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为依托,以野生稻种质资源圃、亚热带水果种质资源圃、亚热带林木种质资源圃、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为种质创新基地的有机整体。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总值超过7000万元,单价超过20万元的114台。
学院分室自2016年第二个评估期以来,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36篇,其中五年影响因子大于5.0的论文34篇(五年影响因子大于9.0的论文7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4项,审定作物新品种6个;在杂交稻育性控制的分子遗传机理、荔枝基因组测序、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组建,紧密吻合了国家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要求,对提升我省农业整体科研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搭建国家级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科研平台、支撑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平衡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017年12月数据)